日本智慧農業發展現狀
瀏覽次數:4128 分類:行業新聞
“十三五”規劃提出,要走農業現代化道路,要提高農業技術裝備和信息化水平,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隨著國家政策對農業的大力支持,加之物聯網技術的日漸成熟,物聯網在傳統農業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農業是物聯網技術的重點應用領域之一,也是物聯網技術應用需求最迫切、難度最大、集成性特征最明顯的領域。
目前,我國農業正處在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迅速推進的過程中,現代農業的生產、經營、管理到服務的各個環節都迫切呼喚信息技術的支撐。農業智能化已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方向,發展智慧 農業已成為發展的必然路徑。
智慧農業作為農業發展的趨勢,國外各國都十分注重智慧農業的發展,下面就讓看一下日本智慧 農業發展對我國有哪些借鑒意義。
日本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物聯網的發展。2004年,農業物聯網被列入日本政府計劃。當時日本總務省提供U-Japan計劃,其核心是力求實現人與人、物與物、人與物之間相連,在未來形成一個人或物均可互聯、無處不在的網絡社會,其中就包括了農業物聯網技術。
截至2014年,全日本已有一半以上農戶選擇使用農業物聯網技術,這不僅大幅提高了農產品生產效率與流通效率,也有助于解決農業勞動人口高齡化和勞動力不足等問題。日本政府提出,到2020年,受益于生產效率和流通效率的提高,其農作物出口額有望增長至1萬億日元,同時農業物聯網將達到580億至600億日元規模,農業云端計算技術的運用占農業市場的75%。此外日本政府還計劃在10年內以農業物聯網為信息主體源,普及農用機器人,預計2020年農用機器人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0億日元。
日本農業體系“分散生產、集中供應”,批發市場主導80%農產品流通。日本農業與中國較為類似,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統計,97%的日本農戶菜田面積在3畝以下,且農產品供應高度依賴進口。上游高度分散背景下80%農產品通過批發市場流通,流通模式為“生產者—農業協會—批發市場—中間批發商—零售店—消費者”,批發市場承擔貨物集散核心功能。中央批發市場事務所(政府監管機構)、批發股份公司(農產品拍賣活動組織者)、中間批發商(拍賣參加人)共同組成日本農產品批發體系。生產者將產品委托與農協或貿易公司,由農協將蔬菜統一交由批發股份公司在市場內組織競拍(價高者得)。批發商拍得產品后、向零售終端實現銷售。以批發市場為核心的流通模式下,從生產者到消費者經歷至少兩級批發商,流通成本(包括物流、各級加價)顯著高于直銷模式。
圖表1:日本的農產品流通體系
農超對接模式占農產品流通總量20%。為降低流通成本,20世紀90年代日本下游零售商和上游部分大型農協共同推動農超對接實踐。大型超市與農協直接簽訂產銷合同,農產品在超市生鮮配送中心進行分揀、包裝、冷鏈直配至門店。農超對接模式下產品零售價格較批發市場模式低約15%。但日本農業上游分散格局下多數農協規模較小,難以滿足下游超市大批量直采需求,因此目前農超對接模式僅占日本農產品流通總量20%。
一、政府十分重視農業信息化體系建設
首先,重視農村信息化的市場規則及發展政策的制定。日本政府根據農業生產生活的市場運營規則,建立了若干個專門咨 詢委員會,制定了一系列制度性規則和運行性規則,約束市場各方的行為規范,并根據實際需要制定了發展政策,促進市場的有序運行。其次,重視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日本歷屆政府都十分重視農村的通訊、廣播、電視的發展。目前,日本農林水產省正在制定一項名為“21世紀農林水產領域信息化戰略”的計劃,計劃的基本思路是大力充實農村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如鋪設光纜等,以建立發達的通信網絡。
二、建立了完善的農業市場信息服務系統
日本的農業市場信息服務主要由兩個系統組成,一個是由“農產品中央批發市場聯合會”主辦的市場銷售信息服務系統。日本現已實現了國內82個農產品中央批發市場和564個地區批發市場的銷售數量及海關每天各種農產品的進出口通關量的實時聯網發布,農產品生產者和銷售商可以簡單地從網上查出每天、每月、年度的各種農產品的精確到公斤的銷售量。另一個是由“日本農協”自主統計發布的全國1800個“綜合農業組合”組成的各種農產品的生產數量和價格行情預測系統。憑借著兩個系統提供的精確的市場信息,每一個農戶都對國內市場乃至世界市場什么好銷、價格多少、每種農產品的生產數量了如指掌,并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確定和調整自己的生產品種及產量,使生產處于一種情況明確、高度有序的狀態。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十分重視民間在提供市場信息方面的作用。日本各地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均為經營性的特殊法人。政府為批發市場的運行制定了一套嚴密的法律。根據這些法律批發市場有義務及時地將每天的各種農產品的銷售及進貨數量、價格上網公布。由于一個市場信息發布工作做得越好,它的交易量就可能越大,因此,日本的農產品信息發布做得準確、及時和全面,對整個農業起到了良好的指導作用。
三、完成了農業科技生產信息支持體系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互聯網+智慧 農業趨勢前瞻與產業鏈投資戰略分析報告》指出:日本的農戶自身基本不具備科技開發能力,生產所需的各種科學技術大多來自于國立和民間的各種農業科研機構。為此,日本十分重視信息技術作為載體在農業科技推廣中的作用。日本現在已將29個國立農業科研機構、381個地方農業研究機構及570個地方農業改良普及中心全部聯網,271種主要農作物的栽培要點按品種、地區特點均可在網上得到詳細的查詢。其中,570個地方農業改良普及中心與農協或農戶之間可以進行雙向的網上咨 詢。而且,日本正在逐步完善農用物資及農產品銷售的網上交易系統。日本對于電子交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十分重視。日本于1997年制定了“生鮮食品電子交易標準”,建立了生產資料共同定貨、發送、結算標準,并正在對各地的中央批發市場進行電子化交易改造。
四、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應用發展迅速
日本早在1994年底就已開發農業網絡400多個,計算機在農業生產部門的普及率已達到93%。20世紀90年代初建立了農業技術信息服務全國聯機網絡,即電信電話公司的時實管理系統(DRESS),其大型電子計算機可收集、處理、貯存和傳遞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業技術信息。每個縣都設有DRESS分中心,可迅速得到有關信息,并隨時交換信息。近兩年開發的農業技術情報網絡系統,借助公眾電話網、專用通訊網、無線尋呼網,把大容量處理計算機和大型數據庫系統、互聯網網絡系統、氣象情報系統、溫室無人管理系統、高效農業生產管理系統、個人計算機用戶等聯結起來。政府公務員、研究和推廣公務員、農協和農戶,可隨時查詢、利用入網的各種數據,這些數據有農業技術、文獻摘要、市場信息、病蟲害情況與預報、天氣狀況與預報、世界或本國或縣甚至町村地圖、電子報刊、音像節目、公用應用軟件等。與此同時,日本政府十分重視農村計算機的普及與應用,日本農戶購買微機可得到一定補助,針對日本農業人口大多65歲以上的現實,日本開發了由老年人使用的專用界面,還開辦了各種類型的培訓班,政府所派的農技指導員除了教農民農業技術以外,還承擔了微機的教學工作,促進了農村計算機的普及。
下一篇: 洞見未來,研華攜手伙伴贏向工業物聯網